一说春秋以氏+名来称呼春秋人物,对于有氏的人物来说,问题不大,因为《春秋经》都有明确的记载。比如
二月乙丑,季孙行父及晋郤犨盟於扈。 ##季孙行父,季氏;郤犨,郤氏;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晋杀其大夫胥童。 ##胥童,胥氏。
《春秋经 成公》
对于公子、公孙,就没那么简单了。《春秋经》对鲁公子一般称公子+名或单称名,对外国公子则称国名+公子+名,比如:
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 [……]
一说春秋以氏+名来称呼春秋人物,对于有氏的人物来说,问题不大,因为《春秋经》都有明确的记载。比如
二月乙丑,季孙行父及晋郤犨盟於扈。 ##季孙行父,季氏;郤犨,郤氏;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晋杀其大夫胥童。 ##胥童,胥氏。
《春秋经 成公》
对于公子、公孙,就没那么简单了。《春秋经》对鲁公子一般称公子+名或单称名,对外国公子则称国名+公子+名,比如:
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 [……]
关于「作三军」和「舍中军」,春秋记录可以分为三段:
「作三军」在《左传 襄十一年》
【春王正月,作三军。】
春,季武子将作三军,告叔孙穆子曰:「请为三军,各征其军。」穆子曰:「政将及子,子必不能。」武子固请之,穆子曰:「然则盟诸?」乃盟诸僖闳,诅诸五父之衢。正月,作三军,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子各毁其乘。季氏使其乘之人,以其役邑入者,无征;不入者,倍征。孟氏使半为臣,若子若弟。叔孙氏使尽为臣,不[……]
春秋 僖公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提到季姬,加上日期和标点也不过五十字,但串起来却是一个春秋女性争取幸福的凄美故事,原文:
(九年)秋七月乙酉,伯姬卒。
(十四年)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
(十五年秋)季姬归于鄫。
(十六年)夏四月丙申,鄫季姬卒。
季姬是僖公幼女,长女伯姬许配给杞国,季姬则是陪嫁的滕妾。没想到,伯姬还未出嫁,就在九年夭折。按春秋时代的习惯,伯姬虽未出嫁就去世,作为[……]
春秋 鲁僖公九年,讲到晋献公死后,大夫里克发动政变连杀两位新君的事情,原文如下:
(九年)冬,晋里奚克杀其君之子奚齐。
(十年春)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
但有意思的是,奚齐被称为“其君之子”,是被“杀”;而卓却被称为“其君”,是被“弑”。同样是晋献公的儿子,同样继位,为什么待遇却完全不同呢?
按左传,晋献公九月去世,十月里克在灵棚杀死奚齐,荀息立卓安葬晋献公,十一月,里克又在朝堂上杀卓。[……]
春秋 鲁僖公九年记载:
甲子,晋侯佹诸卒。
一般认为,春秋时代礼崩乐坏,讣告也随意,而接受讣告的鲁史官纪录也不讲究,讣告什么就记录什么。晋侯佹即晋献公,这条是晋献公去世的条目,想来讣告只说甲子日,并没有指明月份,于是春秋也就只记了甲子,没有纪录月份,于是给后世留下了纠纷的种子。
公羊记载甲子为甲戌,即九月十九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认为,左传纪录晋献公去世为九月,而晋国用夏历(即农历),由此推[……]
左传 僖公十年,夏,夷吾受秦国支持回到晋国继位,改葬太子申生。
秋,狐突在曲沃遇到申生显灵,申生告诉他说:“夷吾无礼,我已经向天帝请命。将晋国送给秦国,以后由秦国祭祀我。”
狐突回答:“臣听说,神灵不享用异族的祭品,人民不祭祀异族的神灵,晋国灭亡,您的祭祀岂能保证?况且晋民何罪?惩罚无罪的民众,还让自己无人祭祀,请您再斟酌一下。”
申生说:“好。我再去请命,七天后将有巫师替我传话。”狐突同意,申生[……]
左传 僖公二年:周历正月,诸侯在楚丘修筑城池,将卫封在这里。两年前,狄人灭卫,卫国溃散的民众西拼八凑搞了五千人,齐桓公送了三十乘的兵车,勉强安定下来,到今年,诸侯筑楚丘,卫国算是复国了。
一般说,周天子分封诸侯,实际上,应该是周天子赐诸侯命,赐命就是承认你的地位。比如邾国,赐命前被称名或字,如邾仪父,赐命后称爵,小邾子。而封的本意是土堆,在国家的边界上设立土堆,用来标示疆界,[……]
左传 庄公二十二年记载,陈公子完年幼的时候,有王室的史官拜见陈厉公,陈厉公让他为公子完占筮,得到遇观之否的卦象,占辞:“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后来这个公子完因为陈国内乱跑到齐国去,称为战国田齐的始祖。
一般说占卜,占筮又是什么?实际上占卜并不是一个词,占是占,卜是卜。
说文:占,视兆问也。察看神迹兆象,告问天意。周代以来,所谓兆象其实就是八卦的卦象,一卦六爻,爻又分阴阳,六爻一共有二的六次方种变[……]
申生死亡的时间是很有名经传不一致的例子。从字面来说,按经,则申生死在僖五年春,按传则死在僖四年十二月,先看经传原文:
十二月戊申,(申生)缢于新城。(左传 僖四年)
春,晋侯杀其世子申生。(春秋经 僖五年)
春。。。晋侯使以杀大子申生之故来告。(左传 僖五年)
杜注:书春,从告。
大概是说,经所书春为晋国讣告中所说的时间,晋国的讣告的时间是僖五年春,鲁史官照记。言下之意,讣告可能不准,申生死[……]
春秋 闵公二年,狄人灭卫。卫申寄居曹,齐小白派兵守卫并赠送了大量的物资,其中有乘马祭服,各家解释不同,先看原文
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归公乘马,祭服五称,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门材。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
齐侯就是齐小白,公子无亏是齐小白的儿子,算起来也是卫申的侄子,所以齐小白派他来送礼。公即卫申。
杜注以为,四马曰乘。
章炳麟左传读以为,乘马应该是驾车用的马匹,并引用管[……]
《春秋 庄公三十二年》鲁庄公有三个弟弟,庆父、叔牙、季友。在他病重的时候,问叔牙后事,叔牙说:“庆父有才。”庄公又问季友,季友说:“以死侍奉子般。”子般是庄公的儿子。庄公对季友说:“刚才叔牙说’庆父有才。’”于是,季友毒杀了叔牙。
叔牙一句“庆父有才”就要一死,让人颇为不解。《史记》记录此事更为详实,叔牙原话是:“一继一及,鲁之常也。庆父在,可为嗣,君何忧。”继和及是两种不同的继承制度,父死子替称[……]
春秋 庄公二十二年,陈国的公子完流亡到齐国,被封为工正。公子完请齐桓公喝酒,齐桓公喝的高兴要挑灯夜饮,被公子完推辞了。于是左传借君子的口称赞公子完:
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
大意是,用酒完成礼仪,而不过分,是义;让国君完成礼仪,却不沉迷其中,是仁。
公子完是战国齐国的统治者田氏的祖先,所谓有德者得天下,公子完想必是有德之人,但仁义在我们看来也是高大上词汇,请人喝酒[……]
《春秋 庄二十四年》齐国的哀姜将要嫁给庄公,当时的婚礼要去庄公父亲桓公的祭庙中拜见,所以鲁国特意油漆桓公祭庙的柱子,雕刻了桓公祭庙的方椽。《左传》说,此举非礼。鲁国大夫御孙还劝阻说,桓公有节俭的美名,庄公你这么做是让桓公蒙上奢侈的恶名。
庄公幼年即位,小心谨慎,和齐国屡经作战,终于由齐桓公主动示好,如今替代已死的文姜作为齐鲁的纽带的哀姜将要来到鲁国,庄公修饰一下门面以示重视,有何过错,要被说为非礼[……]
《春秋》作者是谁一直众说纷纭。
司马迁报任安书有“仲尼厄而作《春秋》”,仲尼就是孔子了,作就是创作,孔子作春秋据说最早是孟子的说法。《孟子・滕文公下》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两位大拿的说法一直是学术界的主流,但早在唐代就有人质疑,比如唐刘知几,宋孙觉、陆佃等人,清石韫玉更是直言:“《春秋》者,鲁史之旧文也。《春秋》总十二公之事,历二百四[……]
读《左传》读到僖公二十八年,原文:
“秋七月丙申,振旅,恺以入于晋。献俘授馘,饮至大赏,征会讨贰。杀舟之侨以徇于国,民于是大服。”
当时晋文公刚在城濮之战大胜楚国,献俘、授馘、饮至、大赏为了庆祝大胜,而征会、讨贰是为了成就霸业,但为什么要杀舟之侨呢?Google了一下,据说是晋军回军的时候渡河,舟之侨和诸侯相争,抢先渡河不合礼数,晋文公以此罪杀之。
重看《左传》,才发现的确有渡河这回事,不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