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占卜

左传 庄公二十二年记载,陈公子完年幼的时候,有王室的史官拜见陈厉公,陈厉公让他为公子完占筮,得到遇观之否的卦象,占辞:“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后来这个公子完因为陈国内乱跑到齐国去,称为战国田齐的始祖。

一般说占卜,占筮又是什么?实际上占卜并不是一个词,占是占,卜是卜。

说文:占,视兆问也。察看神迹兆象,告问天意。周代以来,所谓兆象其实就是八卦的卦象,一卦六爻,爻又分阴阳,六爻一共有二的六次方种变化,也就是常说的八八六十四卦。此外还有变卦,即一爻在阴阳上又分老、少,如此一爻就有四种情况,即老阴、少阳、少阴、老阳。

那么可是如何得到卦象呢?一般是两种方法,一种是卜,一种是筮。

卜法用龟,据说商代通过烧烤龟壳,通过龟壳上的裂纹形状推测吉凶,但具体如何操作已经失传。今天的卜法,使用龟壳(淘宝上各种[……]

more

无骇请氏和以父字为氏

春秋 隐公八年,无骇去世,公子羽父为无骇请氏,鲁隐公征求意见以后,以无骇的祖父公子展的字作为无骇的氏。

春秋时代,诸侯之子称公子,诸侯之孙称公孙,公孙之子则不再称公曾孙。无骇是公子之孙,所以在八年中出现的两次,经传都以官名,称司空无骇,或以名,称无骇。

那么,为什么有公子、公孙,却没有公曾孙呢?那么诸侯的曾孙应该怎么称呼呢?

这是因为,公孙之子距离嫡系血缘已远,应该从嫡系中分离出来,另立一族,这一族的族名就是氏。为了表明这一族的地位,氏很自然的是用世系中身份最高的人来定义,而这个人往往同时也是距离诸侯最近的一代,即公子这一代。所以有了以祖父字做氏的习惯,公孙之子的祖父,就是诸侯的儿子,而字本就是一个人的象征。

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分族就有氏的,比如无骇就是公孙之子,却没有可以用来称呼的氏,直到[……]

more

申生之死

申生死亡的时间是很有名经传不一致的例子。从字面来说,按经,则申生死在僖五年春,按传则死在僖四年十二月,先看经传原文:

十二月戊申,(申生)缢于新城。(左传 僖四年)

春,晋侯杀其世子申生。(春秋经 僖五年)

春。。。晋侯使以杀大子申生之故来告。(左传 僖五年)

 杜注:书春,从告。

大概是说,经所书春为晋国讣告中所说的时间,晋国的讣告的时间是僖五年春,鲁史官照记。言下之意,讣告可能不准,申生死亡时间应按去年十二月也不错。这种说法并不被后人所认可,左传既然知道准确月日,则晋国讣告必然有具体的时间,春秋经却不记录死亡时间,只含糊记录春,这不是很奇怪吗?所以后世有衍生出其他解释。

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以为,春秋经写春不写月份,就是春二月的意思。晋国用夏正,所以晋国的去年十二月就是周历的今年二月[……]

more

乘马祭服

春秋 闵公二年,狄人灭卫。卫申寄居曹,齐小白派兵守卫并赠送了大量的物资,其中有乘马祭服,各家解释不同,先看原文

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归公乘马,祭服五称,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门材。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

齐侯就是齐小白,公子无亏是齐小白的儿子,算起来也是卫申的侄子,所以齐小白派他来送礼。公即卫申。

杜注以为,四马曰乘。

章炳麟左传读以为,乘马应该是驾车用的马匹,并引用管子小匡篇,齐小白为卫申筑城,送马三百匹的记录,来说明既然牛羊豕鸡狗都是三百,马也应该是三百。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认为,乘马是驾车用的马匹,所以杜注为误。

但如果真的是马三百,为什么不写成:“归公祭服五称,乘马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不是更清楚吗?乘马放在祭服前,说明乘马和牛羊豕鸡狗不是一类的用途,而是和祭[……]

more

一继一及,鲁之常也

《春秋 庄公三十二年》鲁庄公有三个弟弟,庆父、叔牙、季友。在他病重的时候,问叔牙后事,叔牙说:“庆父有才。”庄公又问季友,季友说:“以死侍奉子般。”子般是庄公的儿子。庄公对季友说:“刚才叔牙说’庆父有才。’”于是,季友毒杀了叔牙。

叔牙一句“庆父有才”就要一死,让人颇为不解。《史记》记录此事更为详实,叔牙原话是:“一继一及,鲁之常也。庆父在,可为嗣,君何忧。”继和及是两种不同的继承制度,父死子替称作继,兄终弟及称作及,鲁国从开国国君伯禽开始到庄公的世系具体如下:

伯禽子考公继,弟炀公及,子幽公继,弟魏公及,子厉公继,弟献公及,子真公继,弟武公及,子懿公继,弟孝公及,子惠公继,子隐公继,弟桓公及,子庄公继。

一直到鲁惠公为止,都是维持一代继一代及,所以才有叔牙所说一继一及是鲁国的常态。一般[……]

more

民为贵

孟子有句名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般理解为,民为贵,国家次之,君为轻。仅从这句话来说,意思不错,但看原文,还是有偏差。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社稷在后世被解释为国家,但国家放在这里,最后一句就解释不通了。所以我们要用它的原意。社,土地神,稷,是谷神,社稷是古人祭祀最多的神灵,可以泛指所有的神灵。此外,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所以君泛指天子、诸侯、大夫。依此可以翻译为:

孟子说:“民为重,神灵次之,君为轻。所以得民心者为天子,得天子心者为诸侯,得诸侯心者为大夫。诸侯危害神灵,就改立诸侯。按规格提供祭品,按规格清洁祭器,按规定时[……]

more

也说潜规则

《说文:礼》中提到潜规则就是习惯法,似乎不是很严谨,潜规则作为一个词汇早已满天飞,但毕竟没有看过原书,就加以定义,未免有点太过武断,于是买了一本吴思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读过进一步验证了我的看法。

91ef76c6a7efce1bd379c1acac51f3deb48f6501

提到潜规则,大家想到的是导演潜规则演员、老板潜规则秘书、送礼、腐败、钱权交易,吴思甚至不愿意给出定义,他说:

“潜规则”本来就是对一种大家并不陌生的社会现象的提示,这个词可以唤醒各种各样的个人知识,启发有心人继续探索,给出定义反倒有僵化之虞。定义不过是一块垫脚石,彼岸莽莽社会丛林中的真实生态,才是真正要紧的关注对象。

虽然这么说,他还是给出了一些条件,抄录如下:

1. 潜规则是人们私下认可的行为约束;

2. 这种行为约束,依据当事各方的造福或损害能力,在社会行为主体的互动中[……]

more

说文:仁和义

春秋 庄公二十二年,陈国的公子完流亡到齐国,被封为工正。公子完请齐桓公喝酒,齐桓公喝的高兴要挑灯夜饮,被公子完推辞了。于是左传借君子的口称赞公子完:

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

大意是,用酒完成礼仪,而不过分,是义;让国君完成礼仪,却不沉迷其中,是仁。

公子完是战国齐国的统治者田氏的祖先,所谓有德者得天下,公子完想必是有德之人,但仁义在我们看来也是高大上词汇,请人喝酒喝嗨了就是义?别人还想接着喝,你说今天打住,这就是仁?似乎有点不着调啊。

仁和义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说文:义者,善也,仁者,亲也。

君子称赞公子完,能用酒调解气氛但又没让大家喝的上吐下泻,这事情办得不错(善);让国君正常应酬,又不沉迷酒场饭局,这是对国君的爱护(亲)。

如果以亲善来替代仁义,很多[……]

more

《孔子》观后,兼论孔子

看了周润发的《孔子》,画面还算精致,也有大场面,但评分并不高。也难怪,情节整体支离破碎,如果不是对背景相当了解的人,可能连谁是谁,互相有什么关系都搞不清楚;周迅饰演的南子完全突兀的让人惊叹;孔子的弟子更是没有留下任何印象,哭颜回的时候能想到的只是颜回在高台上喊话的样子;最后周润发用白话讲出“知我者其惟春秋,罪我者其惟春秋”更是不知所云了,因为春秋这本书从来没有在之前的剧情里出现。

不过,《孔子》中季氏对孔子一会儿支持,一会儿反对的态度倒是让我颇有兴趣,于是重读了《史记 孔子世家》,有些想法记录在这里。

0023ae71ee1d0c58e5512c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碰壁,被困于陈蔡之间,累累如丧家之犬。为什么孔子会四处碰壁呢?最常见的观点是认为儒家空谈,在务于征伐扩张的春秋战国不受待见,可是《史记 孔子世家》明明写着孔子受到各国招揽,[……]

more

说文:礼

《春秋 庄二十四年》齐国的哀姜将要嫁给庄公,当时的婚礼要去庄公父亲桓公的祭庙中拜见,所以鲁国特意油漆桓公祭庙的柱子,雕刻了桓公祭庙的方椽。《左传》说,此举非礼。鲁国大夫御孙还劝阻说,桓公有节俭的美名,庄公你这么做是让桓公蒙上奢侈的恶名。

庄公幼年即位,小心谨慎,和齐国屡经作战,终于由齐桓公主动示好,如今替代已死的文姜作为齐鲁的纽带的哀姜将要来到鲁国,庄公修饰一下门面以示重视,有何过错,要被说为非礼?《谷梁传》解释说,天子宫庙之方椽,砍削去皮,并加以细磨;诸侯宫庙之方椽,砍削去皮,但不加以细磨;大夫之方椽,砍削而不去皮;士人之方椽,仅砍断树根而已。自天子到大夫,都不会漆红柱子雕刻方椽,否则非礼。

春秋中非礼的地方很多,被儒家典籍解释后,似乎是从天子以下,直到士,吃穿住行都有非常明显的规定,就像[……]

more

刘邦是怎么引入技术大拿的?

看到网上很多团队在找各种大拿,也有人在分析怎么才能找到大拿,所以以史为鉴,看看刘邦是怎么找到大拿的。

秦末农民起义很快以项羽的绝对强势而到一段落,项羽分封诸侯,将亲信将领分在周边,尤其讨厌刘邦,就把刘邦赶到巴蜀,还将原来秦国所在的关中一分为三,由三个秦国降将管理,以作为和刘邦的缓冲区。

中国历史上多次三分天下,中原、江南、巴蜀,中原一般都是统一天下,江南偶尔会兼并巴蜀,但巴蜀永远都是被统一的份儿。刘邦作为一个天下竞逐者,还顶着先入关中应该做王的名声,却被迫迁去巴蜀,可以说是他事业的最低潮,不愿意远走他乡的将领和士兵都在逃亡,更重要的是,如何对抗项羽的军事压力,刘邦需要一个军事大拿。

这时在刘邦身边就有这么一个军事大拿,那就是韩信。韩信本来投靠项羽,没被重用就跑到刘邦这里碰运气。结果也没被刘邦[……]

more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般认为源出顾亭林。但查遍顾亭林的著作,却找不到这八个字,只能找到下面一段相近的话,出自顾亭林的《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说顾亭林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是梁启超。

戊戌变法前夕的1896年,时任上海《时务报》主笔的梁启超,撰写的一组政论文章论述变法思想,统称为《变法通议》。《变法通议》中有一篇系统地阐述了梁启超的儿童教育主张的《论幼学》,其中提到:“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

(网上皆称“顾亭林曰”云云出自《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辨法通论·论[……]

more

心态决定价格?

第一次打车。司机言明过年了不打表,平常10快左右的路要15,表示理解后上了车。随口问过年放假吗?司机似乎不太善聊,但还是告诉我,不放假。

再次打车。因为司机没主动说,也没太在意。又问新年放假吗?这个司机连声道:放假放假,当然要放假了,今天干完明天就交车了。又说,过年不歇着也就比平常多一倍的钱,但一年到头都不闲,就算赚了钱没生活了。我连声应和。到了地方才发现这个车的表似乎坏了,司机也没多说,收了10块钱。

三次打车。又碰上了不打表要15的司机,突然觉得这个司机一定是过年不放假的。一问,果然。这位司机现在激动地抱怨不赚钱,又说一年到头就靠这几天赚钱的。我问,能赚多少啊?他说不上,又问,相当于平常多少天呢?司机想了一下,说,至少半个月。想想过年前后也就七八天,半个月也就是上个司机说的多赚一倍,说起[……]

more

何为君子?

何为君子?

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有地者即有土地可以世袭的贵族,所以君就是贵族;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大夫有的有地有的无地,士则无地只有禄田,所以子至少是拿贵族俸禄为贵族服务的人。

那么君子合起来就是指古代的贵族和服务贵族的一小撮人,这些人要么有世袭的封地,要么吃公家饭,所以不用辛苦劳作就可以衣食无忧,就是君子的特征了。

小人与君子相对,那么何为小人?

小人似乎没有明确的定义,既然是君子的对立面,那么贵族和士的对立面,自然是下层的贫苦民众了,住在边境的鄙人、田中劳作的野人、没有地位的庶民、平头百姓这样的小人物。那么,小人的特征也正好和君子相对,辛勤劳作,终日为三餐奔忙。

[……]

more

说说匈奴

读陈序经《匈奴史稿》,略有所思,记录一下:

匈奴最初见于战国末年,大概是因为战国时各国专务扩展,将匈奴和中原国家之间的缓冲部落,如赵国北面的林胡、楼烦,燕国北方的东胡,秦国西北的义渠,或消灭或击溃,使得更北面的匈奴和中原接壤。当时的匈奴由头曼统帅,东面有东胡,西边有月氏都是强敌。头曼向南方的中原国家劫掠,先是惨败于赵国的李牧,后惨败于秦国的蒙恬,所以实力并不强。

考证头曼字义,是万,可以想见,在头曼的时代,匈奴已经开始着手收编整理被中原国家击溃的小部族的残余,有了万蛮之国的底蕴。

到了冒顿时期,一方面冒顿制响箭规约部众,将原来的头曼时期的万蛮之国重新组织整合,使得整个匈奴更有效率,另一方面趁中原正在秦末动荡时期,东灭东胡,西击月氏,消除了东西两面的掣肘,然后南征河套,力量达到顶峰。等到刘邦统[……]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