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称公子为公子?

一说春秋以氏+名来称呼春秋人物,对于有氏的人物来说,问题不大,因为《春秋经》都有明确的记载。比如

二月乙丑,季孙行父及晋郤犨盟於扈。 ##季孙行父,季氏;郤犨,郤氏;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晋杀其大夫胥童。 ##胥童,胥氏。

《春秋经 成公》

 

对于公子、公孙,就没那么简单了。《春秋经》对鲁公子一般称公子+名或单称名,对外国公子则称国名+公子+名,比如:

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    [……]

more

大都无城读后

《大都无城》以考古资料为基础,介绍了从夏商以下中国城市样貌的变化,在这里整理一下读后印象。

最早在龙山时代,聚落面积在10w-30w平方米,都是以方正的城垣包围。这是早期的城邑时代。

到了BC1700年,二里头时代(夏或商初?),出现了100w-300w平方米的大城,城市以环壕作为屏障,不筑城垣。以环壕取代城垣。这大概是大都无城的源起。

到了BC1500年,二里岗时代(商?),在郑洛地区出现了大城[……]

more

从吕尚封齐看周初分封

吕尚,也就是俗称的姜尚,姜子牙。《史记》称: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於吕,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吕、申都在今河南南阳一带,东海则今山东一带,吕尚以吕氏自称,却在东海上,可知他祖上源自南阳,后来迁移到今山东一带,但没闯出什么名堂,所以仍以吕氏自称以显耀身份。

吕尚据说在[……]

more

封土建国

左传 僖公二年:周历正月,诸侯在楚丘修筑城池,将卫封在这里。两年前,狄人灭卫,卫国溃散的民众西拼八凑搞了五千人,齐桓公送了三十乘的兵车,勉强安定下来,到今年,诸侯筑楚丘,卫国算是复国了。

一般说,周天子分封诸侯,实际上,应该是周天子赐诸侯命,赐命就是承认你的地位。比如邾国,赐命前被称名或字,如邾仪父,赐命后称爵,小邾子。而封的本意是土堆,在国家的边界上设立土堆,用来标示疆界,[……]

more

说说占卜

左传 庄公二十二年记载,陈公子完年幼的时候,有王室的史官拜见陈厉公,陈厉公让他为公子完占筮,得到遇观之否的卦象,占辞:“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后来这个公子完因为陈国内乱跑到齐国去,称为战国田齐的始祖。

一般说占卜,占筮又是什么?实际上占卜并不是一个词,占是占,卜是卜。

说文:占,视兆问也。察看神迹兆象,告问天意。周代以来,所谓兆象其实就是八卦的卦象,一卦六爻,爻又分阴阳,六爻一共有二的六次方种变[……]

more

民为贵

孟子有句名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般理解为,民为贵,国家次之,君为轻。仅从这句话来说,意思不错,但看原文,还是有偏差。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社稷在后世被解释为国家,但国家放在这里,最后一句就解释不通了。所以我们要用它的原意。社,土地神,[……]

more

也说潜规则

《说文:礼》中提到潜规则就是习惯法,似乎不是很严谨,潜规则作为一个词汇早已满天飞,但毕竟没有看过原书,就加以定义,未免有点太过武断,于是买了一本吴思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读过进一步验证了我的看法。

91ef76c6a7efce1bd379c1acac51f3deb48f6501

提到潜规则,大家想到的是导演潜规则演员、老板潜规则秘书、送礼、腐败、钱权交易,吴思甚至不愿意给出定义,他说:

“潜规则”本来就是对一种大家并不陌生的社会现象的提示,这个词可以唤醒各种[……]

more

说说匈奴

读陈序经《匈奴史稿》,略有所思,记录一下:

匈奴最初见于战国末年,大概是因为战国时各国专务扩展,将匈奴和中原国家之间的缓冲部落,如赵国北面的林胡、楼烦,燕国北方的东胡,秦国西北的义渠,或消灭或击溃,使得更北面的匈奴和中原接壤。当时的匈奴由头曼统帅,东面有东胡,西边有月氏都是强敌。头曼向南方的中原国家劫掠,先是惨败于赵国的李牧,后惨败于秦国的蒙恬,所以实力并不强。

考证头曼字义,是万,可以想见,在头[……]

more

皇帝和农民的区别

东汉陈留人董宣做雒阳令的时候,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刘黄的奴才大白天杀人,藏匿在刘黄家里,官府的人没有办法。

后来刘黄带着这个奴才出门,董宣等在夏门亭,拦住刘黄车,数落刘黄藏匿凶手的罪过,并当着刘黄的面格杀了那个奴才。刘黄回宫就告诉了刘秀,刘秀大怒,叫来董宣,打算当庭棰杀他。

董宣叩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

[……]

more

史官三篇:史官不记史

中国似乎自古就有记录历史的习惯,我们的历史上至三皇五帝,下到唐宋元明清,都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尤其是公元前841年以后,几乎每年都被定为正史的记载,可以说是现今所有文明中文字记录最完整的国家。

为什么古人会做如此完整的记录呢?我们的记史习惯又来源于何方呢?可能有人会说,古代有史官,专门记录还有今天的完整记录,但史官真的是记史的嘛?

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作者是太史公司马迁,官拜西汉太史令,的确是正[……]

more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读战国策《秦策一 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有所感。

陈轸是楚国人,来到秦国做官。张仪怕陈轸威胁到他的地位,就在秦惠王面前进谗言,说陈轸是楚国的内奸,理由是如果秦国驱逐陈轸,楚国会让陈轸回去做官。

秦惠王问陈轸,陈轸说,天下国君都喜欢忠臣,如果离开秦国,楚国愿意让他做官,就说明在楚国的眼里他是秦国的忠臣,所以也会是楚国的忠臣。所以楚国接纳他,就说明他没有出卖秦国。秦惠王接受了陈轸的说法,就把陈轸留了下来[……]

more

春秋与孔子

《春秋》作者是谁一直众说纷纭。

司马迁报任安书有“仲尼厄而作《春秋》”,仲尼就是孔子了,作就是创作,孔子作春秋据说最早是孟子的说法。《孟子・滕文公下》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两位大拿的说法一直是学术界的主流,但早在唐代就有人质疑,比如唐刘知几,宋孙觉、陆佃等人,清石韫玉更是直言:“《春秋》者,鲁史之旧文也。《春秋》总十二公之事,历二百四[……]

more

报任安书和国语

司马迁《报任安书》有句名言: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西伯就是周文王姬昌,仲尼就是孔子,孙子是孙膑,不韦就是吕不韦,至于屈原,韩非都是有史记可查的大人物,没有什么可质疑的。左丘一般认为就是左丘明,但《国语》作者及创[……]

more

童谣十抄:自行车

自行车

爸爸送我一辆兰色的自行车
车把弯弯车轮圆圆
车子坐儿放中间
小小铃儿车上挂
叮令令 叮令令
我坐车上往前冲
一不小心拐花丛
花儿花儿对不起
快快起来再学骑
身坐正手放稳
两眼向前看
两脚用劲蹬
车子稳步向前行
见到红灯车就停
遇上绿灯车再前行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