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的成本

之前接到猎头公司的电话,说某某公司需要人,问我有没有兴趣。我随口敷衍,让她把相关的信息发到我的信箱,她不断地要求在周末回信,我也就答应了。

今天看信箱里的确有这份来函。里面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提供了那个公司的网址,最后留了她的电话,邮件的回复地址是resume@xxxx.com。一下子让我一点回复的念头都没有了。resume一看就是公用信箱,如果回复意味着这份信件未必会落到发信人的手里。要想找到这个发信的人就必须打电话,如果没有特别的必要我何必要那么麻烦呢?

这让我想起第一次坐飞机的经历。当时是海航的飞机,快着陆的时候,空姐每人给发一份意见表,竟然没有笔。我只好向她们借一支笔。写了一条“每张意见表应当随附一支笔”的建议,交上去得到的回复是,如果不填写个人信息建议可能不会被处理。最终,我选择放弃这个建议以免去把自己的名字,性别写一遍的麻烦。

意见表本来只是为了收集建议,顺便收集一些客户的信息。本来客户是来坐飞机的,不是来写意见的,不提供笔,很多用户会为了免去要笔的麻烦而放弃提供他们的建议;又要求必须向试卷一样的填写完整,这样获得的意见还能有多少呢?

希望别人有所回应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我曾在我的网站的每一个网页,发出的每一封回函,供下载的每份软件拷贝中都包含要求提供意见和建议的信息,但收到的回复仍是寥寥。毕竟客户关注我并不是为了给我回应,所以,想要回应就一定要带着求人回应的心态,要设身处地的降低回应的成本,最好对方不用作任何多余事情就可以回应,这样才有可能获得回应。

回应是一个特例,如果将它扩展到服务领域,就是要随时为客户着想。记得沃尔玛门口挂着很多的小牌,上面写着,我们每一个员工做的每一件事情就是为降低您的消费成本,这,才是真正服务的态度阿。

P.S. 知春里的沃尔玛开业,终于去了一次。看到萨姆沃尔顿自传的广告,本想买一本,竟然没有免不了把沃尔玛的人臭骂一顿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