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侄女2岁多了,天天精神头贼大,午觉越来越难哄睡着,每次一说要去睡觉了,她就“别,别”的叫,后来可能是发现光说别,用处不大就改变策略。
一抱她上床,她就说“要尿尿”,赶快把她抱去尿盆那边。
一看到尿盆,她就说”我想睡觉“
再上床,她又来了,“我要拉臭臭”
。。。。
一次,哄小侄女睡觉,她带着3个小熊玩具在床上玩。
我就借故说,“你看,小熊打哈欠了,小熊困了,要睡觉了,你是不是也该睡了。
小侄女果然动起来,她把三个小熊摆在床上,给它们盖上被子,然后说”小熊,睡觉吧“。
小侄女迷iPad,怕她伤了眼睛,说“老看iPad,眼睛酸不酸啊?”
小侄女毫不犹疑的说:“不酸”
又问:“眼睛疼不疼啊?”
“不疼”
又问:“眼睛难受不难受?”
“不难受”
再问:“眼睛舒服不舒服?”
小侄女犹豫了,没说话,片刻,还是坚定的摇了摇头。。。
汗。。。还是在忽悠我啊。。。
小侄女要吃这吃那,怕她吃过量,就跟她商量:”你要吃几个啊?“
小侄女伸着手,想了半天,最后伸出来两根手指,“2个?”,于是给她吃两个不让吃了
下次,又问:“你要吃几个啊?”
她又伸了两根手指:“两个?”,她赶快更正“要吃三个”,结果给她吃了三个。
再下次,吃橘子,又问:“你要吃几瓣?”
她又伸了两根手指,给了她两瓣,她吃了,然后,她伸手又把剩下的橘子拿过去,都吃了。。。
小区杂货店门口有几台给小孩坐的会晃来晃去的喜洋洋的机器,就是网上说的巨丑的那种,每次带小侄女出去都会让她坐坐玩玩
问:”你要坐一次喜洋洋还是两次啊?“
答:”两次“
又问:”你要做两次喜洋洋还是一次啊?“
答:”一次“
(为啥和朝三暮四的故事这么像啊:)
小侄女从学说话以来,偶尔会出怪语,让人费解,大家都是“也不知道从哪儿学的”最后不予理会。
其中以“杜维”最怪,小侄女有时候会笑嘻嘻的“杜维,杜维”的叫,也搞不清楚她是在发表意见还是在搞怪。
终于有一天,意外的发现“杜维”,原来就是对,哈哈,又被忽悠咯。
一天跟小侄女玩橡皮泥,问她:想捏个什么啊?
她说:捏个小鸭子吧。很努力的捏了圆圆的头,又捏出了尖尖的嘴,配了个肥胖的身子,虽然和实际的小鸭子还差太远,但给她,她却毫不介意的收下了,似乎这正是她所满意的小鸭子。
她又说:再捏个鸭妈妈吧。汗。。。只好用更多的橡皮泥捏了一个大个的不像鸭子的鸭子,她又收下了。
她再说:捏个乌鸦喝水吧。巨汗。。。一番努力下,一只只有嘴有几分相似的乌鸦脑袋,一个貌似还有瓶口的瓶子,我很汗颜的交给了她,她还是毫不介意的收下了。
之后,小侄女跟这鸭妈妈、小鸭子、乌鸦、瓶子很高兴的玩了很久。
看着她跟这些面貌狰狞形象粗弊如此不堪的手工玩的这么高兴,想起网上常说的巨丑的喜洋洋的机器,或许小朋友们并非不能分辨美丑,但她们习惯用自己想象力去补全这些玩具的残破,让它们成为自己世界中驱动快乐因素,这在成年人来说会被成为阿Q,对于她们来说却是天真,或许这就是小朋友们的幸福吧。
又一次玩橡皮泥,为了避免做太复杂的东西,主动做了个扇子,上面一个大大的圆饼是扇面,下面是个细长的圆柱是扇柄,然后给她看:“这是扇子”
没想到,扇面太重,扇柄撑不住折了,扇面就垂了下来,小侄女哈哈大笑。
于是重装了扇柄,结果还是折了,小侄女笑的更厉害了。
又重装,又折,往返几次,小侄女越笑越厉害,以至于怕她笑过了,把橡皮泥还原了,不再重装。
快乐竟然是如此简单,真希望她永远都在如此的快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