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日的闭关锁国政策

《大国的兴衰》将1500年作为分水岭,在讲欧洲的崛起之前,先简述了当时中国、奥斯曼帝国、莫卧儿王朝、日本、俄国的情况,其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即中日的自行衰落。

大国的兴衰

1500年大概是在明代,当时的中国不论在人口、经济(包括GDP、钢产量等)、军事(包括舰船制造、火器的运用)、文化、教育几乎所有方面都远超欧洲,但之后突然明帝国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尤其在舰船、炼钢、火器应用方面大幅度的倒退,最终在2,300年后被欧洲超越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日本的战国时期。自从织田信长引入火枪后,日本的火枪、大炮的应用迅速提升,而丰臣秀吉时代的外海贸易也提高了造船业的技术水平,但到了德川家康平定日本后,同样采用了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日本人和外国人的接触,布了中国的后尘

为什么闭关锁国,一般都爱说,比如文化的原因,或者封建腐败政治的原因,但真是如此嘛?以下算是一个考证不太严谨的假说。

近代欧洲的崛起起源于工业革命,为什么会有工业革命?是因为大航海造成巨大的海外市场,为满足海外需求进而为改进工艺提供了动力。

为什么只有外需才导致工业革命?原因很简单,一个稳定的社会里,供需关系是基本稳定的,但工业化的过程就是从稀缺经济转向过剩经济,而在稀缺经济下,人们习惯于节俭生活,自然不会主动产生过度的需求,而没有过度的需求也就不会有过度生产,没有过度的生产只需要人力即可满足,就不会有机械代替人力的动力。所以只有在庞大外需刺激下,才能带动过度生产,而仅靠人力无法满足需求时,工业化就到来了。工业化带来的巨大财富又会促进内部需求大增,由此重新回到内需拉动的供需稳定状态。从英国、美国、日本、包括现在的中国都可以看到,先有外需带动完成工业化,在转内需的过程。

早在13世纪,马可波罗对东方财富的宣传就在欧洲流传,1500年前后,欧洲的造船业刚刚满足远洋需要,追求财富的力量马上就带动了大航海时代。远洋的探险者带回来不仅是掠夺的财富,还有巨大的市场,试想一个拥有上亿人口的印度相对于几百万人口的英国是何其广大的外需刺激?于是,工业化就开始了。工业化的结果,虽然导致大量的农民破产,但也同样提供了产业工人的角色给他们,缓和了农商的抵触情绪。最终欧洲崛起了。

但在中国,恰恰相反,明初同样是造船业的发展带动了远洋贸易的发展,明政府创建了战舰1300多艘的庞大的舰队,还有郑和下西洋这样的官方壮举。但问题是,海外的市场仅有日本、南洋、马六甲的一些原始小国,官方的民间的收益虽然不少,却远远无法为上亿人口带来工业化的动力。而沿海一隅商业发达远不能解决内地大部分地区农民致富的问题,相反只能打击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所以在北方蒙古人压力增大以后,海军及造船工业的压缩也就可以想见,海军压缩以后对外外海事务的控制权降低,为减少争端闭关锁国就成了必然。

大明海图

日本本来拥有和英国相同的优势,岛国,附近就有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但问题是,中国闭关锁国了,巨大的市场变成了不可开拓的每年几百艘特许商船的规模,自然完全不足以推动日本的工业化。

何况,日本物资缺乏,技术生产有限,跟中国南洋的贸易对日本只有逆差,丰臣秀吉时代的贸易繁荣完全是因为日本发现大量银矿导致。银在中国是流通货币,通过出口银进口丝绸茶叶等等,看来大发其财,其实不过是没有附加值的特殊原材料输出而已。最后只是商人大赚其钱,既不能带动工业化,又损伤农民的积极性,自然锁国也就可以理解了。

(英印贸易的初期和日本相同,最终迫使英国动用鸦片才扭转了局面,日本对中国则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当然任何历史进程都有无数的推动力,但仅靠文化或者腐败就解释了兴衰未免太简,以上只是提供了另一个角度而已。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