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及其他

《史记 管蔡世家》有段话,列举了周武王(就是封神榜上伐纣的那位)兄弟十人:

(周)武王同母兄弟十人。。。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厓季载。

要从现代人的角度看,估计要傻眼,同母兄弟不同姓啊,姓啥的都有,又说同母弟,估计武王这位老妈多次改嫁,不过十次这也未免太多了吧- –

但实际上,这里面的十位都是文王(武王的老爹演八卦那位)的儿子,说同母弟只是因为文王老婆很多,还有其他的孩子。而这十人其实都是同姓,都姓姬,那为啥会被称呼的千奇百怪呢?

要说起来,这还是先秦(秦朝以前)习惯,即男子称氏不称姓。

现在人姓氏不分家,姓就是氏,氏就是姓,可在先秦姓氏是不同的。

姓,即女生,指母亲这一支,据说是母系氏族时代的产物,当时人知母不知父,所以用姓区分,所以才有同姓不通婚的说法。母系氏族结束以后,财产土地都是父子世袭,于是就有了氏,氏用来标识男子地位,即家族,封地,官位,所在国等等。

比如在秦国变法的那位商鞅,在魏国学习时称公孙鞅,因为当时是平头老百姓,没有氏所以称姓;到了秦国闯出点名头,被称卫鞅,因为他是卫国人;被封商地,称商鞅,这个商字就是氏。

再如大名鼎鼎的鲁班,本名叫公输班,只是因为是鲁国人所以称鲁班。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如舂秋五霸的齐桓公,叫姜小白,称齐小白。不过也有奇怪的人,那就是秦始皇,本来从赵国回来时,因为在赵国当过人质称赵政,后来改回本名嬴政,史称即嬴政,并没有称为秦政。

这里就要注意一个问题,之前一直说是先秦,称氏的习惯似乎到秦朝以后就没有了,为什么呢?关键是制度的变革,秦以前是分封制,大小诸侯的继承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标识家族就是标榜自己的身份地位,这和西方的徽章很类似。在西方,通过家族徽章就可以推断出这个家族的来源历史甚至封地财产。而在中国氏就是徽章。可秦立国以后,封建被消灭了,虽然汉朝又恢复了一部分,但只限于皇室,所以一般人再没有必要也没有办法通过氏来标榜自己了,所以姓又再次兴起直到现在也就不奇怪了。

大英国徽

当然不是人人都是贵族,没有地位的人一种如公孙鞅就称姓,也有某些人以特长称呼,如解牛的庖丁,并不是姓庖,只是因为职业是厨子才称庖丁,至于他姓什么,那就没准,赵钱孙李都有可能。其他还有奕秋,其实是善下围棋的某秋才对。匠石、医和、优孟也都是同理。

知道了氏,再看周武王的兄弟,比如管叔鲜,管是氏,表示封地。不过如果您要是认为这位叫姬叔鲜,嘿嘿,可就又闹笑话了。因为管叔鲜本名姬鲜,那叔什么意思呢?

这就要说说名字中的排位,先秦讲究伯仲叔季,伯(有时候也用孟)是老大(春秋称霸,也称伯,其实就是诸侯老大的意思),仲是老二,季是老幺,叔则指其余的部分。管叔鲜要翻译成现在话,就是被封在管地的叫鲜的幼子,复杂吧。

那有人就说了,老大,老二,中间的都好说,问题是怎么知道谁是老幺呢?万一定了老幺,突然又生一个怎么办?

原来古代小孩出生先有小名,行冠礼时才有名,一般孩子成年的时候兄弟排位早尘埃落定了,所以不容易出现问题。但到近代小孩出生就起名于是出了问题,据说在浙江有位老先生按伯仲叔季来给孩子起名,生到第十个觉得够了就把季字给用了,没想到第十一个孩子又出生了,没办法,只好用了个士字,所谓士,即十一:)

知道了氏和兄弟排名,再看周武王的兄弟,大多数得名字就清楚了。

但古籍难读总有意外,比如伯邑考就是个大难题。要说这位伯邑考也是大大的有名,他拒绝妲己调戏,被剁成肉酱做饼成给文王吃。文王知道以后就每天催吐,现在羑里城(关文王的地方,号称史上第一个监狱)还有一景叫吐儿冢,当然这是题外话。

再说名字,伯邑考,伯,不用说是老大的意思,按说这位应该就叫姬邑考,但有人说考是祭奠时的尊称,应该是人死了送家庙被供起来才称的,那么伯邑考应该叫姬邑。

可有人说了,邑很可能是一个封地,因为当时很少有名叫邑的,不符合命名习惯,所以应该叫姬考。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如果是封地应该是氏,即应该放在排位的前面,该称邑伯考才对。

其他如姬伯邑,甚至名字未知的说法都有,各方争执不下,于是我们只好称呼伯邑考,至于本名只有天知道啊- –

上面说的都是男子的名字,那么先秦女子怎么命名呢?读过《东周列国志》的朋友可能马上会被这姜那姜给搞晕,感觉好像当时的女人都跟洋人一样,是先名后姓的。其实先秦女人地位低,没名,只是称姓。贵族的女子一般在姓前面要冠丈夫的封地,自己的谥号等,比如齐国的文姜,姜子牙被封齐国,所以姜是齐国的国姓。而文则是因为文姜据称很有文采,谥号文。

再有就是姓前冠用排行,比如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孟是家中老大,姜是姓,女则是代称,同母、姬、媪、妪等,没有实际的含义。孟姜女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姜家大女儿的意思。

P.S. 纠正一下,古人出生三月就有名字,名字中是不含排行的,比如《左传》记鲁庄公名同,公子友名友,成年后才有字,早期的字比较直白,多以排行+名或子+名的形式,比如公子友字季友,公子遂字仲遂,鲁庄公则称子同等等。

P.S.P.S. 以上推断,名实际是小名,字才是正名,因为字里包含了这个人的身份和地位,所以古人称字以为尊重,背后的含义或许是称字即认可你的身份。

P.S.P.S.P.S. 再进一步推断,则春秋中的叔向、叔牙等等这些,可能都是称的字

One thought on “姓,氏及其他

  1. Pingback: 姓,氏及其他 – 实验篇 | 图书、软件、我的生活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