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人侃易经的时候提到,易是用来与神交流的,结果被人问,神是什么?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在多神崇拜的社会里,河中有河神,山中有山神,甚至一个炉灶还有所谓灶神,如果到文学作品中,这些神还有组织,甚至社会,比如西游记,就有玉皇大帝、有王母娘娘,不同的神在其中还有不同的等级。
有神必有祭,《国语 襄王不许请隧》周襄王说:“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祇而已。。。”不只是上帝,山川百神都是需要祭祀的。祭祀规格则是越古就越是盛大,杀牛宰羊自不可免,人祭也不稀奇,比如宋襄公就用鄫子祭祀次睢之社。
上帝山川百神这么多的神,却从来没人真的见过,所谓神灵的画像都是后人想象出来的。而且,也没办法证明他们是不是存在。明明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每次祭祀却是实实在在的投入,对待神的礼数复杂繁琐更是不敢有缺。孟子有“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社稷,社,土地神,稷,是谷神,也就是说,诸侯影响到神就要变置诸侯,齐桓公伐楚就是以影响祭祀为借口的。
那么,为什么人要在自己头上搞出一个不确定是不是存在,却需要如此小心伺候的主子呢?
首先是怕。神大都是恶的,比如关羽,号称武神、武财神。但最早祭祀他却是因为他身首异处死得惨,荆襄地区的人怕他做祟。后来佛教为了拉拢他,编出高僧点化的故事才渐渐转换了形象。基督教崇拜的上帝号称仁慈,但一怒之下就发动大洪水几乎消灭整个人类。至于那些自然神,河神因为有人淹死,山神因为有人在山中迷路。。。所以,祭祀他们大有掏钱买太平的意味。
可是,既然大家都没见过神,也没订立个合同(犹太人号称跟神有约,但却没人见过耶和华签名的文书),祭祀用的投入下去了,如何能保证神会履行保太平的义务呢?说实话,没办法。那么人傻了吗?当然不是。
人愿意在神身上投入,是因为人有需要。人,只要活着就会有疑惑,有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的问题。当朋友、家人都不能帮助的时候,就需要一个超过任何人的权威,这就是神。在逆境在低潮,人需要相信这是神的考验,即所谓天将降大任;人做重要选择时,需要相信神在看在支持他的选择;对于危机重重自然条件,人无法抗拒的时候,只有通过信仰才能支持继续前行。
所以,神不是一种存在,而是一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