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礼

《春秋 庄二十四年》齐国的哀姜将要嫁给庄公,当时的婚礼要去庄公父亲桓公的祭庙中拜见,所以鲁国特意油漆桓公祭庙的柱子,雕刻了桓公祭庙的方椽。《左传》说,此举非礼。鲁国大夫御孙还劝阻说,桓公有节俭的美名,庄公你这么做是让桓公蒙上奢侈的恶名。

庄公幼年即位,小心谨慎,和齐国屡经作战,终于由齐桓公主动示好,如今替代已死的文姜作为齐鲁的纽带的哀姜将要来到鲁国,庄公修饰一下门面以示重视,有何过错,要被说为非礼?《谷梁传》解释说,天子宫庙之方椽,砍削去皮,并加以细磨;诸侯宫庙之方椽,砍削去皮,但不加以细磨;大夫之方椽,砍削而不去皮;士人之方椽,仅砍断树根而已。自天子到大夫,都不会漆红柱子雕刻方椽,否则非礼。

春秋中非礼的地方很多,被儒家典籍解释后,似乎是从天子以下,直到士,吃穿住行都有非常明显的规定,就像一个方椽,是否削皮,是否细磨,以数千年前的社会组织结构,能做到如此严密的规定?即使有,又如何检查如何惩罚呢?细看春秋中的非礼,仅仅是史书记载根本没有对应的惩罚,那么言明非礼又有什么意义呢?

由此对礼到底是什么产生了兴趣。

礼

什么是礼?《说文》:礼,履也。履就是鞋的意思,但如果将礼解释成鞋,中国上千年的礼教变成了鞋教可就成了笑话了。履是鞋,鞋是脚的样式,所以履包含样式、约定的含义。比如履行有执行的含义,但并不能和执行共通,我们说履行义务,我们不会说执行义务;说执行任务,也不会说是履行任务。义务和任务的不同在于义务是事先约定好的任务。

由履的含义推知,礼是样式、习惯、惯例、传统的意思,比如礼貌,怎么算是有礼貌,一种行为在中国是有礼貌,在美国可能就不是,可见礼貌是在一个文化范畴里的一种认知习惯。

(履,也是易经一卦,所谓履尾虎不伤人,就是跟在老虎身后,就不会被它伤害。有此意也可以推出,惯例、约定俗成的含义)

礼是一种习惯,那么非礼,就是不符合习惯。当一件事情不符合习惯的时候,未必会受到直接的惩罚,但可能会有后遗症,原因是习惯是一个族群长期生活总结出的经验,非礼换成老话,就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意思。

再回到方椽的问题上,天子的方椽和士人的方椽有什么区别?明显是成本价格不同,所以这条礼最初可能是,天子有钱所以可以砍削去皮,并加以细磨,士没钱,只能砍断树根。后来成了一种习惯,士人可不可以用砍削去皮,并加以细磨的方椽呢?当然可以,但代价可能是倾家荡产而已。这就好像现在婚庆车队,有钱人用奥迪,没钱人用桑塔纳,没钱人用奥迪也没啥不行的,只是搞得自己负债累累压力很大,如果有古人在旁边,他就会说,非礼,看报应了吧。

礼是一种习惯,所以非礼并不会受到惩罚,庄公非礼雕刻了方椽,御孙说他是奢侈并不说他僭越。到了后世,礼的一部分被修订成了法律,比如几级官员允许穿什么衣服,挂什么匾额,门口台阶几阶,一旦违规就是僭越的大罪。同样的,当后世的官员违犯的时候,大家都说是僭越,是违法,是不要命了,但没有人再说他非礼了。

礼是一种习惯,中国数千年的礼教,讲究以礼治天下,难道就是以习惯治天下吗?是的,用西洋的词就是用习惯法治天下,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是先有习惯法,再有成文法,习惯法和成文法共治的局面,中国也并没有例外,不过我们用了很多我们自己都忘了是什么意思的词汇来描述而已。其实直到今天,习惯法仍然作用在我们的社会,当我们的法律不能让我们信服,不能体现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不自觉的就回去因循习惯法做事情,因为习惯法看不到摸不着,所以我们又为他在礼以外起了一个更玄的词叫做,潜规则。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