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杀舟之侨

读《左传》读到僖公二十八年,原文:

“秋七月丙申,振旅,恺以入于晋。献俘授馘,饮至大赏,征会讨贰。杀舟之侨以徇于国,民于是大服。”

当时晋文公刚在城濮之战大胜楚国,献俘、授馘、饮至、大赏为了庆祝大胜,而征会、讨贰是为了成就霸业,但为什么要杀舟之侨呢?Google了一下,据说是晋军回军的时候渡河,舟之侨和诸侯相争,抢先渡河不合礼数,晋文公以此罪杀之。

重看《左传》,才发现的确有渡河这回事,不过不像网上所说那样,原文:

壬午,济河。舟之侨先归,士会摄右。

开始读的时候,只看到“舟之侨先归”没想到这竟然就是舟之侨的罪状。舟之侨在晋军中出任戎右,渡河回晋的时候,开小差丢下军队自己先跑回家了,所以才有士会暂摄戎右。由此,晋文公杀舟之侨,实际上是为了维护军纪。人说春秋笔法,虽然不一定真的有字字褒贬,但一句不读,可能就搞不清楚前因后果却真是一点也不错啊。

同样在城濮之战前后,晋文公先杀颠颉,是因为文公已经下令保护曹大夫僖负羁,颠颉却贪图僖负羁家的财富,而违反军令屠杀了僖负羁一家(舟之侨就接替颠颉出任戎右);后杀祁瞒,是因为晋中军左旆遗失大旗,此后祁瞒抗命;加上舟之侨,一场大胜,晋文公仍然为维护军纪而杀三人,所以才有君子评价:“文公其能刑矣,(杀)三罪(人)而民服。”

但晋文公也不是用刑没分寸,比如魏犨,本来是和颠颉一块屠杀僖负羁的,还因此负了伤。但晋文公珍惜魏犨是个人才,就派人去看魏犨伤重不重,如果伤重不治的话,就和颠颉一块执行军法。魏犨知道自己只有一线生机,就在使者面前“距跃三百,曲踊三百”,表示自己还能用,晋文公留了他一条性命,魏犨就是后世魏国的祖先。

2 thoughts on “晋文公杀舟之侨

  1. 请问博主,查询中华文化为何不用baidu。难道外国人比我们本土还了解的更多,也许吧,这就是中国文化!

    • 习惯用Google吧,工具而已。

      至于是不是外国人了解更多,可以对比一下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你就会发现百度百科更像是讲故事,而维基百科更像是搞学术,这是方法学的问题,国内搞学术的方法还是差一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