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冯导属于“观众明白”型的导演,《唐山大地震》(以下简称《唐》)整个片子剧情跳跃感超强,甚至只能用支离破碎来形容。
第一个冲击性的镜头是认小孩那一幕,上个镜头还在一片废墟尸体遍地的惨淡景象,下面就变解放军齐刷刷的坐着看电影了,我第一感觉是,这么多人看电影咋不去救灾呢?原来剧情已经转到几个月后,冯导可能觉得观众会明白的,但起码给个时间的字幕吧,这么突兀,这考验也太大了。。。。
再说刘莉莉锯女儿腿的那段,一段台词蛮感人的,可恰好张静初就在旁边拿吊瓶,也不知道怎么冒出来的,好好的剧情变成刻意说给她听,汗。。。。起码也应该有个进入现场的镜头吧,又是典型的“观众明白”型。
后来姐弟相认,弟弟都说到一块石板压着姐弟俩了,姐姐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该相认了吧。谁知镜头一转变成姐姐坐在车上所思了(我还心说,咋没认难道?),突然弟弟冒出来叫了一声“姐”。汗。。。冯导可能认为,都说到那份上了肯定相认了还用我给你们拍出来吗?是,是,观众明白嘛
最妙的是,悼念毛泽东的那段,除了陈宝国露个脸以外,和整个剧情没有任何关系,完全不知所云。可能是冯导觉得一大堆人齐刷刷的点头可能调解气氛,当然也可能是认为观众明白,唐山大地震得76年还有三大人物去世,包括毛泽东。
煽情是《唐》的一大卖点,号称挑战观众的泪腺,的确片中有很多感人的情节,可惜的是煽情太过导致太表面化。还说刘莉莉锯女儿腿的那段,本来那段台词是很沉痛的,表演的也很到位,所谓大悲无声,刘莉莉越是冷静就越是显得沉重,一切挺好,谁知镜头一转,刘莉莉马上就变成声嘶力竭的叫,前后变了一个人,完全没有任何情感上的衔接。
当然煽情表面化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对于演员的要求会很高,比如张静初最后懊悔的说对不起,前两声还蛮有感情的,叫到后面就不行了,感情没了,毕竟那么多声对不起,每声都要不同(否则会显得臃余)都有感情(否则会显得假)实在是件艰巨的任务,干嘛不直接没声让观众真的去明白一下呢?
再说说特效,《唐》特效就集中在前10分钟左右,基本都以平视镜头为主,少有的一两个全景基本都是静态的,所以整体来看场面并不大。但特点就是惨,记得其中有个镜头是一个人从二楼窗户跳到一楼的顶棚,正要逃生,一个大石柱砸下来直接压扁,类似镜头还有好几个,凸显受灾之惨,也算是技巧和剧情结合可圈可点吧。
最后说说原著,《余震》本来并非讲地震,而是讲震后人性的变化,而《唐》英文名字也叫震后,按说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但感觉剧内人物刻画的并不深入,人物情感也有点偏激,于是又翻看了一下原著。
影片中曾经两次出现张静初的头疼的剧情,但后来再没下文也不知道是暂时的还是好了,貌似一个不怎么重要的细节,但在原著中头疼其实是故事的一条主线。张静初说不是不记得亲情而忘不了恨,可是为什么忘不了,其实就是因为总头疼,可为什么头疼,是因为救弟弟时,撬开的石板把头给砸伤造成了心灵创伤,原著的故事逻辑是非常鲜明的,但到了电影,这些线索就连不起来了,于是她的恨变成刻意和偏激了。
总得来说,冯导将故事能力还需要加强,否则好故事就都让糟蹋了。